top of page

【香港打卡點】西貢萬宜水庫東壩|巨大錨形石群|地鼠洞捐窿

Updated: Dec 16, 2021


【INFO】

地名: 萬宜水庫東壩
位置: 西貢區
開方時間: 24 hours
前往方法: 1. 適健步人士: 在西貢市中心乘94號巴士或96R(96R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駛) -> 在「上窰」巴士站下車 -> 然後健步到東壩(全程約10km,需時約2.5-3小時) 2. 適合打卡人士: 從西貢市中心乘的士直接到達東壩(每程約HK$120/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可乘專線小巴9A往返北潭涌與東壩之間,時間3-6pm,每20-25mins一班)
 

位於西貢區的萬宜水庫建於70年代,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,容量達2.81億立方米,佔全港儲水量的47%,分了東、西兩個副壩。西壩面向牛尾海及糧船灣海,長2470呎,高333呎,一邊是水上活動中心,另一邊則是萬宜水庫。


東壩面向南海並將糧船灣洲連接起來,長1593呎,高348呎。不僅是港人健步、觀賞日出和星空的熱門地點,亦因保存了遠古時期的地質面貌,而被列入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,當中地質步道更吸引了不少港人、甚至旅客慕名而來,為的是能近距離欣賞奇岩怪石,因此東壩又被譽為是香港的寶庫地。


首次到訪萬宜水庫的小編沒有走遍東、西兩壩,因為這次的目的不是健步,而是主要到東壩打卡,約下午4時才到達東壩,卻意想不到會有那麼多打卡點。


從西貢碼頭乘綠的士直達東壩,在涼亭下車左邊是公廁,一般的士都停泊在這裡等客人,但並非一定的,所以為免回程時等不到的士,最好預先向司機索取電話號碼,以備不時之需。


地質步道由萬宜水庫紀念碑為起點至海蝕洞為終點,全長1.4km,小編則從這閘口開始東壩地質步道的打卡郊遊記。


牛牛

第一個打卡點不是什麼自然風景,而是一群群的牛隻。或者會有些人驚奇牛隻有什麼好打卡呢?奇在這裡的牛群特別多,暫時是小編在港郊遊見過最多牛聚集的地方。從北潭涌駛往東壩途中,從不間斷地遇上牛群,到達東壩後更誤以為去了農場呢!說城門水塘是馬騮山,那小編形容東壩為牛庫吧!與馬騮山的馬騮一樣,牛隻看見膠袋會為之瘋狂,所以遊客們盡量膠袋不露眼吧。


牛身感覺挺乾淨,走近時聞不到臭味,而且不像平時看到的有很多烏蠅圍着。牠們很有秩序,一隻跟着一隻走到斜坡下的草地吃草,然後在水塘邊飲水及棲息,最後在黃昏時與小編同步離開水庫。小編尤如體驗了牠們的日常生活,對都市人來說挺有趣的。


破邊洲

站在斜坡上可180度飽覽整主壩與副壩之間的緩衝區,由防波堤外的碧藍大海到俯瞰整個藍綠的水塘,大自然的色調真的令人愛不釋手。


更可以遠眺對岸的破邊洲。破邊洲原本是花山的一部分,因長期受到海浪沖擊侵蝕,最後與花山分離、獨立出來成為海蝕柱。遠看的破邊洲其實沒什麼特別,因它吸晴之處是沿岸邊巨型畢直的六角柱石崖,形狀如巨大的管風琴,被譽為「破邊神峽」,是香港十大野外奇觀之一。想見識的遊人不妨健步到花山,可欣賞破邊洲特有的美景。


巨大錨形石群

東壩採用了7000多塊由鋼筋和混凝土製成的消波塊作為防波堤,每塊重2500kg,可防主壩免受海浪侵蝕。形狀如英文字母’T’及錨,所以又稱雙T形錨形石,分布在上排面海的和下排在水塘旁。


上排的錨形石不規則地編排在一起,石與石之間的空隙大小不一,但因為是面向海景的關係,不少遊客為求拍出海、天、石於一景的大片,冒險爬上錨形石上。小編建議盡可能也不要攀爬了,不竟這裡曾有旅客出過意外呢!


防波堤旁有一條寬闊直路,坐在正中央尤如置身在高速公路中,又不失為一個打卡點。


若要爬上巨石拍大片,小編推介下排的錨形石,石群以「人」字形樹立並緊排在一起,較為容易攀爬,拍出來的效果也震撼。被錨形石包圍着,更有人在野的感覺呢!


六角柱石群

來東壩的焦點就是近距離欣賞由大自然琢磨出來的壯觀藝術品 - 六角柱石群,分布在斜坡旁。在1.4億年前這一帶發生了火山爆發,熾熱的火山灰夾雜熔岩噴出來,冷卻收縮後慢慢形成了眼前的六角柱石群。世界有很多地方都能觀賞六角柱石群,但唯獨香港的是比較罕見,其顏色是少有的淺色流紋質凝灰岩,規模及大小更是世界數一數二,被譽為香港的寶庫地並非浪得虛明。


另一個不能錯過的自然地質現象 - S形六角柱石群,其形成是由於岩石尚未完全凝固時,再受到地殼運動所影響被扭曲成S形。在筆直的六角柱石群中突然冒出了這個大‘S’,是非常突出呢!


斷層肉眼看如山坡上不規則的碎石一樣很不起眼,但從地質現象的角度來說,是一個值得細看的自然景象。斷層的形成是由於受到兩旁的岩層劇烈摩擦,岩石被壓碎成碎塊,成了約2米闊的斷層帶,所以在斷層面上只看見碎石,卻看不到六角柱石群。

看着罕有而又珍貴的大自然傑作,雖能觸手可及,但還是抱着恭敬的心態,千萬不要嘗試攀爬或破壞,像小編一樣在遠處好好欣賞、拍攝好了。

地鼠洞


地鼠洞是每個訪客都會鼠進去打卡的景點之一。所謂的地鼠洞不是真的是地鼠的寄居地,實質是防波堤的一種,滿佈的小洞是用來減慢水流速度,有助減低海浪對堤壩的影響。地鼠洞的前方是一遍碎石地,但也不難走,創意的遊客們鼠進洞內,然後把頭凸出來,畫面如打地鼠,所以被稱為地鼠洞。不妨與友人們拍個打地鼠的畫面吧!小編則因爲看到洞內佈滿了雜草和碎石,衛生問題還是沒鼠進去了。


水塘

清澈見底的水塘不但吸引了不少情侶來拍婚紗照,亦為牛隻在夏日炎炎帶來清涼的水解渴,小編當然也要來趁熱鬧。


碧綠的水塘,撇除背後的山景以及兩側的防波堤,鏡頭只集中影湖水的話,畫面如世外桃源。小編坐在湖邊的石上拍照,有種置身在馬爾代夫旅遊,正在海上拍出水芙蓉的美照呢。


海蝕洞

地質步道的最後一站是海蝕洞。洞穴的形成是長期受到大海浪的侵蝕而成,然而自從萬宜水庫興建後,洞穴不再遭受侵蝕,因此現時的海蝕洞是保留了昔日的形態。2016年建成的木橋,令遊客不用再攀石涉水才能目睹海蝕洞一面。相比香港其他的洞穴,東壩的這一個對小編來說不夠震撼,但既然千里迢迢來了,還是來打個卡吧。


小編不是讀地理出身,對地理的認知不多,但因為想好好介紹東壩,於是在網上苦讀了一番,卻沒想過自然界的現象會那麼有趣。還沒到過萬宜水庫的人,不妨在出發前來一個小小的認知,好讓自己不會錯過大自然的偉大傑作。

 

FOLLOW ME






1,033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